所需资料顾问依据标准整理
审核材料咨询协助整理
申请条件咨询把光
周期6个月左右
IATF16949认证申请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申请
IATF16949认证顾问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
IATF14949认证咨询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辅导
IATF16949认证辅导汽车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申请依据新版标准建立体系
1目的
对生产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其处于良好的状态,以满足生产使用的要求。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产品/零件在生产过程中所适用的设施和生产设备、工装模具。
3职责
3.1工模部:
3.1.1负责设施和生产设备、工装的归口管理。
3.1.2负责组织对产品制造能力的需求进行预测,确定所需生产设备、工装。
3.1.3监督设备与工装的请购、安装、调试和维修。
3.2生产车间负责生产设备、工装的合理使用与日常维护。
3.3 采购部负责设备与工装的采购。
3.4各生产单位负责制定关键生产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计划和实施;组织设备的预见性维修。
4工作程序
4.1设备与工装采购
4.1.1由工模部会同生产、采购、质量以及使用部门人员,对本公司产品/零件制造能力的需求进行预测,需要添置设备与工装时,由生产单位报送申请,工模部核准后,报总经理批准,经总经理批准后,由采购部负责采购。
4.1.2需要自制的设备与工装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经总经理批准后,由技术人员设计制图,经工模部核准,总经理批准后,由工模部联系制造。
4.1.3由工模部负责组织对新设备与工装进行验收,并在生产部和使用部门的配合下对新设备能力进行验收,填写《设备/工装验收单》。
4.1.4总务部负责按《人力资源控制程序》组织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4.1.5工模部负责建立设备档案,汇总各生产单位的《设备/工装一览表》,对重要设备建立《设备/工装履历卡》,记录其保养及维修情况。由生产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设备技术协议要求编制设备操作规程,在工模部和使用部门评审通过后,并按《文件控制程序》发放。
4.2设备与工装维护
4.2.1单台的设备和生产线,或对产品特性特别是特性影响重大的设备,大型、精密设备为关键设备。工模部负责协助使用单位确定关键生产设备,监督使用单位对其做出“关键设备”标识,生产部协助使用单位建立有效的、有计划的全面预防性维护体系,确保为设备预防性维护提供适当的人力、物力资源。
4.2.2生产车间负责组织按设备、工装使用与维护规定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与定期维护保养工作,并填写《设备日常点检记录》,设备维修人员负责检查、验证。
4.2.3工模部负责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保养周期,并结合生产车间对设备的维护保养记录,组织生产单位制订《设备/工装维护计划》,报生产厂长批准后实施。
4.2.4使用单位对关键生产设备的关键、*损坏且不易采购的设备备件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其备件的库存量,由工模部、采购部明确其备件供应渠道,填写于《设备易损件安全库存表》中,并按要求储备数量的备件,统计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以做设备管理参考数据。
4.2.5工模部根据设备维护计划,监督生产单位对生产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设备保养包括:
a) 日常保养—— 日常保养由操作工人负责,每班进行;
b) 一级保养—— 一级保养以操作工人为主,维修工人,设备运转三个月进行一次;
c) 二级保养—— 二级保养以维修工人为主,操作工人参加,设备运转一年进行一次。
维护保养完工后,由维修人员负责填写《设备/工装保养记录》,由生产车间负责人对维修进行验证和确认。
1、产品防护控制程序
2、应急计划
3、顾客服务控制程序
4、纠正与预防控制程序
5、文件控制程序
6、记录控制程序
7、知识管理规范
1目的
明确顾客对产品的要求,并通过评审满足这些要求,从而提高顾客满意度。
2范围
适用于对顾客采购我公司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评审及与顾客的沟通。
3职责
3.1业务部负责对与顾客有关的过程进行归口管理,确定顾客的产品要求与期望,组织对合同/订单及满足合同/订单要求的物资采购的能力进行评审。对合同/订单的规范、准确性负责,并负责与顾客沟通。
3.2生产部负责组织生产单位评审制造可行性及公司满足合同/订单要求的生产能力。
3.3生产部负责组织评审满足合同/订单要求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工艺加工能力。
3.4财务部负责评审价格的合理性。
3.5总经理负责批准长期供货协议及合同。
4工作程序
4.1长期供货协议
4.1.1长期供货协议:公司与顾客签订的一段时间内的供货合同(一般为一年)。
4.1.2与公司有长期供货协议的顾客,每次订货时只需向公司发出订单。
4.1.3与公司无长期供货协议的顾客,每次订货时,应与公司签订订货合同。
4.1.4长期供货协议评审后经总经理批准,加盖合同章后生效。
4.2合同/订单的分类
a) 常规合同/订单:针对公司已有产品(老产品)所订的合同/订单;
b) 合同/订单:常规合同/订单以外的合同/订单。包括二种:
(1)针对开发新产品或有附加技术要求的老产品所签订的合同/订单;
(2)产品交付期要求特急的合同/订单。
4.3顾客产品要求的确定
4.3.1业务部负责对顾客产品要求的确定,产品要求包括:
a) 顾客明确规定的要求,既有产品本身的质量、安全、特性要求,也包括价格、交付和交付后活动、再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的要求,如交货期、包装、运输、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要求。
b) 顾客没有明确规定,但规定或预期的用途所必要的产品要求。这是一类习惯上隐含的潜在要求(如对产品安全性的要求等),公司为满足顾客要求应做出承诺。
c) 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包括适用于材料的获取、贮存、搬运、再利用、销毁或废弃全过程所有适用的、安全与环境法规的要求等)。
d) 公司附加的对顾客的责任。这是公司自己主动承诺实现的要求(如为追赶顾客的期望所附加的要求等)。
4.3.2产品要求应形成文件,如合同草案、技术/质量协议、产品标准、服务承诺等。
4.3.3对于顾客的口头订单,如仅是通过电话、面谈等口头方式提出要求的情况,业务部在接受顾客的要求之前,应将相关内容进行登记,业务部主管人员评审确认,并应负责将其传真给顾客,由顾客确认无误后再传真过来;或从电话上复读给顾客,征得到其肯定认可,记录确认人的姓名。
4.3.4对顾客的特性,生产部在过程设计和过程控制的文件上(如FMEA、控制计划、作业书等),应使用顾客规定的符号(或公司自定的等效符号)来标识顾客的或公司自定的特性,具体执行《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控制程序》。
4.4产品要求的评审
4.4.1产品要求的评审应在合同/订单签订之前进行,由业务部牵头,组织技术、质量、生产、等部门人员对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进行评审。
4.4.2 产品要求评审的内容
4.4.2.1产品的各项要求是否合理、明确并形成文件;
4.4.2.2顾客各项要求是否有含糊不清,或有与以前投标、询价等表述不一致之处;有关的内容是否得到了说明。
4.4.2.3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4.4.2.4顾客的潜在要求是否得到识别,这些要求是预期或规定用途所必要的。
4.4.2.5公司的附加要求能否兑现。
4.4.2.6公司是否有履行产品、合同/订单要求以及服务承诺的能力。
4.4.2.7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订单要求已予以解决。
4.4.3产品要求评审的方式
4.4.3.1产品标准的评审,采用生计科负责人签字批准的方式。
4.4.3.2技术/质量协议、服务承诺文件的评审,采用总经理签字批准的方式进行。
4.4.3.3对于常规合同/订单的评审:
a) 对公司有的合同/订单的评审
业务部授权的销售人员从成品台账中查到有时,则到仓库进行核查,确认公司有能及时交货后,可直接在合同/订单草案上进行标识,并签上授权评审者的姓名、日期,即完成合同评审,不必填写《合同评审表》。
b) 对公司无的常规合同/订单的评审
由业务部主管销售人员,直接持合同/订单分别与供应和生产主管人员进行沟通,确认能按正常计划采购原材料和组织生产,确保按时交付后,则在合同/订单上加以标识,并签上业务部授权评审者姓名、日期,完成评审,也不必填写《合同评审表》。
4.4.3.4对交货期要求特急合同/订单的评审:
对于交货期要求特急的合同/订单,业务部应负责填写《合同评审表》,组织采购人员评审物料采购能力,生计科评审生产和准时交货能力,应分别在《合同评审表》签名确认,即完成评审。
管理评审内容必须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要求及其业绩趋势。由总务部通知各部门,并允许对某些要素条款或过程作适当删减,或有所侧重。
品质部负责管理评审会议记录,会后编制《管理评审报告》,内容包括:
a)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结论及现有产品符合要求的评价;
b)管理评审输出内容或对其引用;
c)经营计划中规定的质量目标完成业绩;
d)对所供应产品的顾客满意情况。
管理评审报告还应包括管理评审综述,如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人等内容。
管理评审输出
a)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改进、变更的需要;
b)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c)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d)资源配备是否充足,是否需要调整增加等。
1、生产控制程序
2、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3、应急计划控制程序
4、6S活动要求
5、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6、作业书
1、发生质量问题仅进行纠正,未采取纠正措施,导致同一问题反复发生。
2、资源支持不足,导致经营计划不能日期达成。
3、部门职责不明确,导致一些工作没人管。
4、没有方针,各部门行动不一致。
5、没有制定部门质量目标,无法衡量工作绩效。
6、风险识别不全,可能存在管理漏洞。
7、风险识别后,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风险得不到控制。
8、风险应对措施,没有有效的执行,风险得不到控制。
9、风险应对措施的执行情况,没有进行监督检查,导致风险失控。
10、在发生重大质量问题及顾客投诉后,没有对《过程风险和机遇识别及应对措施表》进行更新,导致问题再次发生。
http://iso9001fsc.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