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服务正规
认证流程规范
服务范围全国
认证类别食品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顾问FSSC22000认证顾问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咨询FSSC22000认证咨询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辅导FSSC22000认证辅导
价格费用优惠面议
适用标准FSSC22000 V5.1
周期2个月左右
证书有效可查
公司机构正规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资料协助整理
材料收集整理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
a) 冷库工作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定期进行体检,发现有病者应及时调换工作。
b) 库房周围和库内外走廊、月台等地必须经常清扫,保持卫生、整洁。
c) 库内使用的易锈金属工具和运输工具、垫板等,要勤洗、勤擦,定期消毒,防止发霉、生锈。
d) 库内货物出清后,应进行彻底清扫、检查、杜绝害、消灭霉菌。
e) 卫生清理要求:
低温冷库
每天库内应保持整洁,穿堂地面每天应清扫,如有污物要及时清洗干净并用200ppm以上的有效氯溶液消毒。
每周清洁工作:穿堂地面至少清洗(拖洗)一次。
大扫除:当低温库清仓时要进行大扫除,全面清理库内的垃圾、地面、墙壁要进行刷洗并用200ppm以上有效氯消毒液进行消毒,穿堂每个月进行一次大扫除,刷洗地面、软门帘、墙壁等,大扫除后有条件时用臭氧发生器消毒2小时,每个冷库要同时使用2台臭氧发生器。同一低温库内不得存放海产品和蔬菜品,而必须分库存放。当低温库由原来存放会窜味的物料(海产品、肉等)转向存放另一种物料(无论是否会窜味)时都必须进行大扫除。当低温库连续存放物料**过半年时,要安排清库,进行大扫除。
高温保鲜库
库内每天要保持整洁干净,如有污物要及时清洗干净并用200ppm以上的有效氯消毒
每周清洁穿堂地面一次,条件允许时每个库内可用臭氧发生器2台灭菌2小时。
每个月全面大扫除一次地面、软门帘、库门四壁可选用水洗、拖、刷洗,并用200ppm以上有效氯消毒。
冷库月台每2天至少用水冲洗一次,冷库广场,每十天至少清理一次保持库区环境的直接卫生。
清洗剂消毒配制:清洗剂可使用2%纯碱液,较难去除的污垢可再补加1%的磷酸三钠。消毒可用0.1%的漂溶剂静置过夜取上层清液使用。
1总则
公司编制了《管理评审程序》规定管理者应在不**过12个月的时间间隔内评审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括评价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形成并保持相关的记录,确保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 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会议应对以下事项进行评审分析:
a) 对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外部审核结果。
b) 内、外部沟通活动,包括顾客反馈信息,以及相关方的意见。
c) 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绩效,包括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方针和目标实现情况,产品实现过程和产品质量控制措施和结果。
d) 纠正和预防措施状况。
e) 以往管理评审会议的跟踪措施。
f) 可能影响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
g) 对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出的改进建议。
h) 外部产品检验,食品安全的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
i) 紧急状况、事故和撤回。
j) 体系更新活动的评审结果。
资料的提交形式应能使管理者将所含信息与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相联系。
3 评审输出
记录管理评审过程并编制《管理评审报告》作为评审输出,其内容应包括:
a) 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方针、目标的修订。
b) 对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采取的必要改进措施。
c) 与客户要求有关的产品的必要改进措施。
d) 食品安全的保证。
e) 由于上述改进措施而导致的资源(包括设施)要求的变化。
《管理评审报告》分发各部门实施,并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对实施效果进行验证。

内部沟通
公司建立、实施和保持如下的内部沟通方式、方法,在不同部门和层次之间对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包括过程和要求、食品安全危害信息、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沟通,使不同层次的人员都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与工作相关信息。对沟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落实,消除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障碍。
为确保内部沟通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沟通过程视需要而定,会议、座谈讨论、通报、书面材料、电子媒体、记录、通讯、内审、管理评审等是可选择的方法。一般沟通活动可包括:
a) 文件(包括记录);
b) 在工作区域内由管理者引导的沟通;
c) 小组简要情况介绍会或其它会议;通过管理例会和有关专题会议,如成绩表彰会,加强各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与任务有关的应有会议签到表,必要时应做书面会议记录和报告;
d) 布告栏、内部刊物和(或)杂志;
e) 声像和电子媒体,如电子邮件和网址;
f) 组织内人员的调查表和建议书。
鼓励不同岗位之间员工就如何实现目标和工作的配合、协调进行积极充分的沟通。沟通应贯穿于整个体系中,对新产品的开发和投放,原料和辅料、生产系统和设备、顾客、人员水平和职责的预期变化进行明确地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宜特别关注新的法律法规要求、突发或新的食品安全危害及其处理方法的新知识。
上述沟通过程可使用的适当记录包括:合理化建议书、会议签到表、信息联系单等。
通过内部沟通过程,应确保管理者和食品安全小组及时获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信息,以用于体系的更新和管理评审:
a) 产品或新产品;
b) 原料、辅料和服务;
c) 生产系统和设备;
d) 生产场所,设备位置,周边环境;
e) 清洁和消毒程序;
f) 包装、贮存和分销系统;
g) 人员水平和(或)职责及权限分配;
h) 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要求;
i) 与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有关的知识;
j) 组织遵守的顾客、行业和其他要求;
k) 来自外部相关方的有关问询;
l)表明与产品有关的食品安全危害的抱怨;
m)影响食品安全的其他条件。

能力、意识和培训
公司编制了《人力资源控制程序》描述以下方面的要求:
a) 根据各岗位的职责分配,编制文件《岗位描述表》规定其对任职员工能力的需求,以此作为的重要依据。
b) 公司对能力不能满足需求的员工提供培训或其他措施,使员工的能力满足岗位的需求,胜任本职工作。
c) 以各种方式如理论考试、操作考核、业绩评定及现场观察等办法对培训或其他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对于确实难以胜任岗位要求的人员,可以考虑采用再培训、调岗或解除劳动合同等措施,以满足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d) 通过培训、宣传让员工具有相应意识或能力:
•个人的工作对方针、目标的实现的相关性和重要性;
•严格遵守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规定是实现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针和目标的基础。员工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供有助于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针、目标的实现;
•负责食品安全过程的监视人员接受适宜的监视技术培训,并在过程失控时能够采取必要措施;
•影响食品安全的员工能够认清有效的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的必要性;
e) 应按《质量记录管理程序》规定 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的相关记录。

A.地面
1.由员工控制的食品车间周围地面必须消除任何可引起食品污染的条件。
2.所有车间均会产生废物和垃圾,员工们必须时刻保持车间地面的整洁,以避免害虫、尘土、以及其他污物发展成为对食品的污染。
3.收集垃圾区,应特别注意保持清洁,使其不具有异味。
4.修剪整齐的草地和灌木丛可以帮助消灭昆虫和鼠类动物,车间建筑附近的野草、青草每隔一段时间就应加以修剪。
B.车间建筑及设计
1.所有车间外设备的门、窗均应是防虫和防蚀的。所有车间外的门均应保持关闭状态。
卫生设备及控制
1. 水:包含在管理**守则……一般生产区中
2. 排水管:包含在管理**守则………一般生产区中
3. 污水排放:包含在管理**守则……一般生产区中
4. 厕所设施:
a) 所有厕所设施必须永远保持卫生和良好的卫生状态。
b) 员工在使用厕所设施之后必须用含有杀菌成分的肥皂或清洁剂洗手。
5.洗手设施:
员工必须使用公司、适用地、国家或联邦规定提供的洗手和清洁设备。
6.垃圾和废物处理
垃圾及其他固体肥料必须积累起来运走、贮存,减弱气味,以减少对鼠类和昆虫的吸引;减少对食品、食品触面、水源的污染。
7.午餐和更衣室
公司为职工提供更衣室,更衣室必须永远保持清洁整齐,不许将食品放在更衣柜内。
1.目 的
1.1确保公司仓库的产品收发、库存清查、库存产品标识与防护工作等的规范作业;
1.2确保产品在仓储期间不损坏和不变质,做到仓库的管理条理化、明细化。
2. 范 围
2.1适用于公司材料、零配件、半成品、成品、辅料及包装材料等的管理;
2.2仓库的产品收支、产品贮藏、产品标识与防护等作业。
3. 权 责
3.1仓 库:对库存产品的标识、搬运、贮存、防护及包装产品不变质和不损坏负责。
3.2品管部:仓库库存产品的定期或不定期抽检或验证作业。
4. 定 义
本程序引用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ISO22000:2018中的定义及术语。
5. 作业内容
5.1产品接收与发放
5.1.1贮存产品接收、发放应有严格手续:
A. 只有仓管人员才有权接收、发放产品(含原材料、成品、顾客财产等);
B. 接收产品之前,必须经仓库管理人员或品管部按照《检验规程》进行检验或验证合格后,原材料/辅料根据供方提供的送货验收,《进仓单》进行点收,成品根据生产部填写《成品入库表》进行点收,入库产品的单据项目应填写齐全,数、物相符。
C. 发放产品必须填写出库,如《领料单》等,并在《仓库收支台帐》中予以记录。
5.1.2产品在发放时,一般应遵循“凭单发放”、“先出”、“先过期先出”等发放原则。
5.1.3仓管人员有权拒绝接收质量状况不良的产品,在违反接收和发放规定时,有权拒绝接收、发放产品。
5.1.4仓管人员应建立《仓库收支台帐》,以明确仓库产品的接收、发放与盘点等帐、物、卡的实际情况。
5.2产品交付管理
5.2.1 生产完成后,销售部按《出货安排表》要求填写《发货单》到仓库,并与客户接收处(如:仓库等)联系,以安排接收。
5.2.2 销售部应根据订单要求的交付方式或与顾客协商的方式安排运输事宜。
A. 如订单要求客户自提货,则与客户联系通知对方派车提货,并记好对方号、收货人员等资料(可由客户电话、传真等方式得知);
B. 如订单要求送货至客户,则依产品数量多少安排出车或对外租车出货;《发货单》交仓库出货。
5.2.3 仓库接到《发货单》后,仓库管理人员应填写《出仓单》,并按单据要求安排产品出库装车,并必须到装货现场监督,检查产品品种、包装及数量是否相符。。
5.2.4 在送货及搬运过程中,应注意产品的防护。
5.2.5 产品的交付手续
A. 客户自提货:核对客方、收货人等资料,并对产品核实无误后,由对方收货员在《出仓单》上签收,此后运输过程产品的防护由对方负责。
B. 对外租车:由我方与运输公司按我方需求签定运输合约,双方按要求点货装车,并由我方通知客方安排接收,《出仓单》由承运人员交与对方,如顾客收货后,在《出仓单》上签收后予以返回。
C. 公司派车:货到交付预定地,应由对方收货员配合清点产品,核实无误后,由司机填写《送货单》,并需顾客在《送货单》上签收予以确认。
5.2.6 样品交付:送样前与客户联系,按量的多少和实际情况可安排车辆、人员送样或邮寄给客户确认,邮寄时可把送样单和资料传真给客户并要求回签。
5.3产品贮存与检查
5.3.1 产品贮存应在的地点:仓库或公司的区域。
5.3.2产品的贮存应实行规范分类,定置管理,适当采取料架存放等充分利用存放空间,提高仓库利用率,便于盘点、收发、维护保养,使物资存放整齐、美观的贮存方式。
5.3.3仓管人员应保证贮存产品应有标识,并进行登记建卡,对进出仓库物料、产品等进行登记,以保证帐、物、卡相符。其中具有原包装产品应保护其包装完好、标识完好。
5.3.4物料、产品在贮存时的堆码形式、高度等应适宜于对产品的保护,以下层物品不被损坏为准;对于危险化学物品的保管,必须遵守“三远离,一严禁”的原则,即“远离火源,远离水源,远离电源,严禁混合堆放”的原则。
5.3.5仓管人员按季进行贮存产品的检查,检查结果应予记录在《仓库收支台帐》的“结余(数量)”和“备注”栏中,检查情况若有不适,应书面报告主管部门,由相关部门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检查的内容包括:
a 质量状态有无损坏、变质;
b 标识是否准确;
c 帐物(数量)是否相符;
d 贮存的环境是否合适,含温度、湿度、有无漏水、鼠害、虫蚀等情况。
http://iso9001fsc.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