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C认证培训BRC内审员培训
BRC认证辅导BRC食品安全**标准认证辅导
BRC认证申请BRC食品安全体系认证申请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BRC认证顾问食品安全**标准认证顾问
BRC认证咨询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咨询
内审员培训BRC食品安全**标准内审员培训
价格或费用面议
发货地址深圳或广州
使用标准BRCGS系列标准
周期2个月左右
证书有效可查
公司机构正规
流程流畅
1.目 的:规范、公司各项验证工作,使本规程所的验证目标能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实施,并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保证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符合GMP要求。
2.范 围:适用于各项确认及验证的实施与管理。
3.责 任:质量部、生产部、设备部、供应物流部
4.管理规程:
4.1.定义:
4.1.1 确认:厂房、设施、设备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4.1.2验证: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4.1.3确认与验证方案:阐述如何进行确认与验证并确定确认与验证合格标准的书面计划。
4.1.4确认与验证报告:对确认与验证方案及完成确认与验证试验的结果、漏项及发生的偏差等进行回顾、审核并作出评估的文件。
4.2确认与验证的对象和范围:
4.2.1 确认主要针对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
4.2.3验证主要考察生产工艺、操作规程、检验方法和清洁方法,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
4.2.3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或验证工作,以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4.3确认分类及适用条件
确认包括:设计确认(DQ )、安装确认(IQ)、运行确认(OQ)、性能确认(PQ )。
4.3.1设计确认:厂房、设施、设备的设计符合预定用途和本规范要求,设计确认是有文件记录的对厂房、设施、设备等的设计所进行的审核活动。通常,设计确认中包括以下项目:
用户需求说明文件
技术标准文件
对比用户需求说明和技术标准
风险分析
4.3.2安装确认:厂房、设施和设备的建造和安装符合设计标准。设备、设施、管路的安装以及所涉及的仪表应对照工程技术图纸及设计确认文件进行检查;供应商提供的操作、维护和清洁的要求等文件应在安装确认过程中收集并归档;新设备的校准需求和预防性维护的需求应在这一阶段定义。安装确认应包括以下的检查项目但不局限于:
到货的完整性
材质和表面
安装和连接情况
初始清洁
校准
文件
4.3.3运行确认:应当厂房、设施和设备的运行符合设计标准。运行确认应在安装确认完成之后进行。其中的测试项目应根据对于工艺、系统和设备的相关知识而制定;测试应包括所谓的“差条件”即操作参数的上下限度,而且测试应重复足够的次数以确保结果可靠并且有意义。运行确认应包括以下内容但不局限于:
功能测试
培训
检查运行确认中所使用到的测量用仪器
检查相关文件的准备情况
4.3.4性能确认:应当厂房、设施和设备在正常操作方法和工艺条件下能够持续符合标准。性能确认是通过文件当设备、设施等与其它系统完成连接后能够有效的可重复的发挥作用,即通过测试设施、设备等的产出物它们正确的性能。
BRC认证适用范围:
《BRC**标准—消费品》对安全、合法的消费品提出了质量要求(见术语表中“质量”的定义)。这些消费品可以是固有的、零售商自有,或被其他组织使用的。
本标准旨在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合法性和质量,而不是涵盖员工安全和健康、环境及道德。
《BRC**标准—消费品》的适用范围覆盖在《欧盟通用产品字全指南》(2005)范围内的产品。
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不包括:
1、从属于公路交通和建军筑使用规则管理的机动车辆。
2、散装或用循环包装容器销售的燃料。
3、服务业(保险业,银行等)。
4、药品。
5、维生素,矿物和草本植物添加剂。
6、植物和花卉的园艺种植。
7、活体动物和宠物。

在策划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到 4.1 所 提及的因素和 4.2、4.3 所提及的要求,并确定需 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
a)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
b)增强有利影响;
c)预防或减少不利影响;
d)实现持续改进。
体系策划时,进行了风险评价,考虑了内外部环境、相关方需求,编制了风险与机遇识别表,并针对性制定了措施,措施合理,得当,并将分析结果汇编成风险评估报告,符合要求。

公司确定并提供了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并考虑到
a) 现有内部资源的能力和约束;
b) 需要从外部供方获取的资源。
现场查看公司经营现场、人员配备、设施设备、办公场所等均符合要求,资源配备充分。
策划的监视测量活动包括:
体系运行水平不定时检查;
对顾客满意进行定期的;
公司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价评价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
以上活动必要时保留了记录,如客户满意度调查表等。

建立了文件化程序文件《纠正措施管理程序》,制度中规定了如何实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等,符合要求。
公司依据标准建立的管理体系要在实际运行中证实其有效性,通过公司方针的建立、目标的实施、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的结果,采取必要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不断提高管理和活动效率,提高服务的水平,增强顾客满意度,并通过管理评审,建立自我完善机制,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查纠正预防措施情况,记录:不合格项报告,基本符合。
运行确认(OQ) 阶段:系统运行确认的目的是保证系统和运作符合需求标准。系统运行确认应在一个与正常工作环境隔离的测试环境下实施,但应模拟生产环境。具体包括如下:
1系统安全性测试:挑战所有逻辑系统,诸如各工作层的使用权限,各安全层面的允许权限未经授权的操作得到禁止;确认系统的安全性,诸如I/O 总线卡,操作人员接口终端等。
2操作人员接口测试,确认操作人员接口系统的功能。
3报警、互锁功能测试。
4数据的采集及存贮,确认系统的数据采集及存贮功能如下:准确的采集、贮存和检索数据;确认数据的输出长度、进位及空值、零及负值的处理能力;自动将数据存档并保存至时期。确认数据处理能力,包括算法、统计、利用查表数值及报告的产生等。定时器和定序器测试。
5功能性测试(黑盒法),根据系统定义中所提供的各种要求文件、标准(有一张包括运作分支在内的功能图)对系统各功能和各决断通路进行测试。测试应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如通讯负载,大型数据文件的处理等)。
6断电/修复测试:复查断电之前,期间和之后的数据采集状况数据没有破坏或丢失;测试后备供电、不间断供电和动力调节器、发电机功能恢复是否正常。
7灾难恢复测试,制造一起系统失效现象,按照灾难恢复程序一步步确认以下各项:现有的数据未被破坏;保证对系统的数据备份有效。
8制定系统标准操作程序运行确认结果合格后,系统具备了能够在正式生产环境下使用的条件,可以在正常
9生产环境下进行进一步确认。
http://iso9001fsc.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