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认证服务业
认证种类GRS**回收标志认证
服务内容GRS**回收标志认证咨询辅导
GRS认证培训GRS**回收标准认证辅导
费用面议
价格费用优惠
办理哪些流程顺畅
机构公司正规
周期2月左右
证书有效可查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标准新版
GRS认证**回收标志认证
GRS认证辅导GRS**回收标志认证培训
GRS认证咨询GRS**回收标志认证申请
GRS认证顾问GRS**回收标志认证咨询
GRS认证申请GRS**回收标志认证顾问
适用标准GRS回收标准认证
需哪些材料协助整理
需要哪些资料顾问完成
1.目的
满足GRS生产中化学品的要求。
2.范围
公司涉及到的所有化学品。
3.职责
3.1 技术部核查所有化学品的资料。
3.2 采购部和仓库核查化学品的数量。
3.3 仓库及生产线人员负责保管与领用。
4. 程序
4.1按照GRS标准,以下可以使用:
4.1.1由欧盟新化学品政策(REACH)中排除固有被列为威胁人类健康或危害环境的物质.
4.1.2 排除与人类健康和环境相关的物质组。
4.2.3排除混合物质的分类,并标注上的有害程度的代码。
GRS认证化学品要求:
1. 用于生产GRS产品的化学品不会对环境或工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GRS仅适用GRS产品制造过程中化学品的使用和管理。该标准不适用于整个设施,而仅适用于GRS产品的生产。GRS不涉及终产品中存在的化学品,因为它不能控制在GRS生产链中用作初始投入的回收产品中可能存在的任何化学品。

1 目的
为、有效、系统地使用电力资源,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率,防止不必要的用电浪费。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用电设备和用电器具的节能工作。
3 职责
3.1办公室负责公司的节电工作,制定节电措施,提出节电建议。
3.2办公室定期统计和传达用电数据。
3.3办公室各用电部门搞好用电和节电工作。
3.4各用电部门配合办公室好节约用电、用电。
4 工作程序
4.1节约用电
全体员工认真遵守用电守则,办公室予以监督。
4.1.1照明设施节约用电规则
4.1.1.1作业区域保持足够的亮度即可。其他非作业区应关闭或保持不 影响人员的照明,人员暂时离开10分钟以上时,应随手关闭开关,以节约用电。
4.1.1.2其他人员发现某一区域无作业而照明未闭时,应主动随手关闭,以节约用电。
4.1.1.3厂区夜间照明路灯,设备科应根据季节变化、生产任务情况及时调整照明时间。
4.1.1.4禁止使用大灯泡和长明灯,办公室不得使用100W以上,,情况须增加照明度的,应先写出书面申请,经办公室批准后方可使用。
4.1.2空调、电扇节约用电规则
4.1.2.1各部门、生产现场的空调、电扇在夏季室外温度30℃以上,室内≥26℃时方可开启;冬季只供暖气,不开空调;春秋季自然通风。离开时,应及时关闭。以节约用电。
4.1.2.2各部室的空调过滤网必须保持清洁,以增加空调的使用效果,节省用电。
4.1.3机器设备节约用电规则
4.1.3.1各种生产工具、设备由各操作人员负责开关机作业。
4.1.3.2各设备在停止运行时,应关机。严禁**负荷用电,禁止机电设备大马力拉小车现象,实行人走机停。
4.1.3.3按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以保持设备运转顺畅,提高利用率,节约用电。
4.1.4生活节约用电
4.1.4.1照明灯应做到“人走灯灭”。
4.1.4.2非情况,不要使用电炉子、电暖气等。以节约用电。
4.2用电
4.2.1各用电部门严格遵守用电管理规定,确保人身和财产。
4.2.2生产车间、部门严禁乱拉、乱扯电线,确保。
4.2.3严禁**负荷使用电器,确保。
4.3宣传与培训
4.3.1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用电、节约用电的宣传、教育工作,并编制用电、节约用电培训计划,纳入本公司的年度培训计划。
4.3.2办公室要利用板报、宣传栏、会议等形式,开展用电、节约用电的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职工对节能工作的认识和责任感。
4.4用电统计与检查
4.4.1办公室每月统计用电量,针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控制。发现用量异常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以查明原因。
4.4.2办公室每月一次对各用电部门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发现违反节约用电规定的,予以严肃处理。

1.目的
为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公司的**产品生产提供**。
2.范围
本方针宣贯到全体员工并付诸实施,本方针可为公众所获取。
3.具体职责
3.1总经理制定环境指标、环境管理方案的批准。
3.2总经理办公室组织目标、指标的制定,负责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的审核,并负责监督指标与管理方案的实施。
3.3总经理办公室负责环境管理方案的编制,并监督验证实施进度。
3.4各部门负责环境指标与管理方案的具体实施。
4. 工作程序
4.1环境方针的制定
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目的。针对公司的实际情况适当考虑相关方的要求,制定环境方针并形成文件,传达到全体员工。
4.2 环境方针应确保适合于公司的生产性质和规模以及环境影响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做出承诺对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作出承诺为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提供框架和基础与公司的其他方针一致。
环境方针为组织的环境职责和环境表现水准设定了总体目标,以此作为评判后续活动的依据。
4.3环境方针的更改
每次管理评审需对环境方针予以重新评价,环境方针需要更改时,须经总经理批准,形成文件后重新传达。
4.4环境方针的宣贯
a.通过员工手册的分发,厂内刊物、宣传栏等方式对公司各级管理者、技术人员以及操作人员进行方针的宣贯
b.办公室负责对全体员工进行环境方针的培训,以确定对方针的充分理解
4.5环境方针的公开
总经理应考虑相关方或公众的要求,以适当的方式公开环境方针
5. 环境政策设计到文档
环保测评报告
排污许可证

1 目的
对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动进行策划,及有关的服务、产品、活动进行控制,确保生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生产管理过程中的环境进行控制。
3 职责
3.1 公司主管副总经理对本程序负责。
3.2 公司品质部负责组织制定和提供有关环境管理文件;负责生产过程中环境运行情况的监察与督导、检查。
4 工作程序
4.1 为确保对与环境因素有关的活动、产品、服务得到有效控制,减少环境污染,降低风险,对本项目的环境因素进行调查、辨识和评价,建立《环境因素清单》,并识别出重要环境因素,建立清单。
4.2 应依据环境因素评价结果,制定目标和指标计划表,策划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包括:
a) 目标和管理方案;
b) 运行控制;
c) 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
d) 培训;
e) 监视和测量。
4.3 生产部对识别出的重要环境因素根据需要制定管理方案,并具体实施与控制。对一般环境通过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运行控制要求及日常检查来控制。对易造成环境指标偏离的过程或活动,管理部门应编制操作规程,以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并实施过程控制。
4.4 针对生产现场存在的环境因素,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以提高个人防范和保护意识。
4.5 在相关方(人员)进入生产现场进行作业、、学习或参观访问时,除进行环境、教育或签约外,各单位应予识别风险、控制和管理,防止环境污染和伤害相关方(人员)或员工。
5 相关/支持性文件
5.1 《记录控制程序》
5.2 《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5.3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5.4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5.5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纠正和预防在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中发生/发现或潜在的不符合情况/防止不符合的(再次)
发生,以避免或减少由此产生的环境影响.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不符合的纠正和预防.
3 职责
3.1 总务部对各部门提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审核,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并负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
检查和跟踪验证.
3.2 被查出(潜在)不符合项的部门负责制定并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
3.3 当不符合涉及一个以上的部门时,应由总务部组织制定纠正与预防措施.
4 名词定义
4.1 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定义.
4.1.1 纠正: 针对已发生的不符合采取的措施,目的是已发生的不符合,将其对环境的影响降至;
4.1.2 纠正措施: 导致已发生的不符合发生的原因,目的是防止该类不符合再发生;
4.1.3 预防措施: 导致潜在的不符合发生的原因,目的是防止该类不符合发生.
5 流程图(无)
6 工作程序
6.1 发生不符合的时机
6.1.1 环境管理体系日常运行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
6.1.2 监测和测量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
6.1.3 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环境管理评审发现的不符合.
6.1.4 外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发现的不符合.
6.1.5 相关方关于环境问题的投诉.
6.1.6 潜在的可能会发生的不符合.
6.2 纠正措施控制步骤.
6.2.1 责任部门应立即对不符合进行纠正,减少或其所带来的不利的环境影响.
6.2.2 责任部门应在一周内调查不符合发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报ISO事务局审核后交管理者代表批准.
6.2.3 在实施纠正措施前,应对纠正措施本身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和评审.
6.2.4 责任部门实施所批准的纠正措施(一般为一周至两个月),以防止该类不符合再发生.
6.2.5 由总务部对纠正措施完成后的实施效果进行确认,若未达到不符合原因的目的,则6.2.
2执行.
6.3 预防措施控制步骤
6.3.1 每半年相关部门调查潜在的不符合发生的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并报总务部审核后交管理者代表批准.
6.3.2 在实施预防措施之前,应对纠正措施本身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和评审.
6.3.3 由总务部对预防措施完成后的实施效果进行确认,若未达到潜在不符合原因的目的,则
6.2.1执行.
6.4 任何旨在实际和潜在不符合原因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应与该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相适应.
6.5 以上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内容若涉及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修改,依据(文件和资料管理程序)实施.
7 相关文件和记录
记录控制程序
文件控制程序
和测量管理程序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http://iso9001fsc.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