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服务正规
认证流程规范
服务范围全国
认证类别食品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顾问FSSC22000认证顾问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咨询FSSC22000认证咨询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辅导FSSC22000认证辅导
价格费用优惠面议
适用标准FSSC22000 V5.1
周期2个月左右
证书有效可查
公司机构正规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资料协助整理
材料收集整理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流程
1.根据产品工艺标准,确保消毒作业顺利有效进行,保证产品质量恒定及符合卫生质量食品安全要求,故消毒工序需做到以下几点:
1.1配制消毒液前,用清水洗水槽,并加水至刻度线;
1.2加入一定比例的次原液,用次测纸测试浓度是否在达到消毒工序所确定的关键限值50-100PPM;
1.3配好消毒液后,投入一定量的物料,消毒时间在(5-10分钟)范围,捞起后用清水洗涤;
1.4消毒过程中,每小时用测试纸测试消毒液的浓度;
1.5消毒工作结束后,把消毒液排干净,用清水冲洗水槽并沥干待用。
2.消毒偏差的处理:
2.1如发生消毒浓度不够时,应立即停止投料,立即补充消毒液,同时,调节次滴加速度,使之达到并保持所需的浓度,同时将浓度不足的产品作隔离标识,并评估后处置,需在微生物检测合格基础上放行产品;
2.2如浓度**过或时间过长,应立即进水稀释,同时,相应产品测试消毒液残留(用试纸直接吸附在表面),如符合要求则放行,否则需冲水后,经测试合格后放行;
2.3如消毒时间不够,应立即停止投料,调节转速,同时,对消毒时间不足的产品作隔离标识,并评估后处置,需在微生物检测合格基础上放行产品;
教育和培训
1.所有员工均应彻底熟悉由车间管理人员通过阶段培训借助图片和传阅资料所提供的改进清洁程度的方法。
2.所有员工必须清楚他们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以避免造成食品在表层和微生物方面的污染。
3.负责监督卫生情况和食品污染的人员应具备教育的培训或经验。
C.卫生的操作
1、建筑物、固定装置、墙壁、地板以及车间其他设备均应保持良好的维修状态和清洁状态。
2.应以把污染的危险降到限度为标清洗工作。
3.清洁剂、卫生消毒剂及其他用于卫生清洁的用品,应保证安全和有效。
4.泼、溅、洒出来的产品没有必要非留给卫生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打扫,这部分工作每个人都应做。
5.应保证在处理食品前洗手。
6.垃圾车、垃圾箱应定期到空,保持安全和良好的卫生状态。
7.各种类型的垃圾废物箱均应配备适当的盖子,每次用过后必须收拾干净。
8.动物与控制:
a) 在库房管理良好的基础上,一个令人满意的昆虫和鼠类控制计划,并予以强调是非常必要的。(有时尽管房屋管理很好,有些昆虫和鼠类还会偶然侵入车间,出现这类情况时,应用化学药品予以控制)。
b) 所有沙虫剂必须带有清楚异读的标签,使用时应遵照标签或公司的指标。
c) 用来配的各种器械,每次用过之后均应严格清洗,保持良好的操作状态。
d) 用来配必须的各种器械,每次用过之后均应严格清洗,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9.设备和器皿的卫生
a) 保持所有器具清洁卫生,处于良好的卫生清洁状态。
b) 配料的空箱子应倒过来存放,不能接触地面

使用设备的“三好”(管好、用好、修好设备)守则:
1管好设备
操作工人应对其使用的设备负有保管责任,不经同意,不准别人乱动设备。应保证设备的附件、仪器、仪表及安全防护装置等完整无损.设备开动后,不得擅离工作岗位,有事离开设备时必须停车,关闭电源。设备发生事故后要立即停车,保持现场,不隐瞒事故情节,及时报告车间。
2用好设备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禁止**负荷使用设备。严禁不文明的操作,如脚蹬床面、乱敲乱打、脚踢操纵把和电器开关等。设备台面、导轨、滑动面上不准放置工具、工件等。
3修好设备
操作工人要配合维修工人进行设备维修工作,及时修理好设备,使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以满足生产工艺的需要。

教育和培训
所有员工都必须认识到并执行卫生与清洁手册中所规定的要求以保证在车间操作区工作时不引起食品的污染。
建筑与设施
A.地面
1.加工区是食物产品生产中紧要的地区,必须特别注意把这一地区保持在不会引起食品的污染。
2.车间内及周围可能引起昆虫侵扰的环境应予以制止。
3.只有经批准的灭虫剂和才可以根据需要定期使用,使用时防止原料,包装用品和制成品受到污染,这些药剂储蓄时必须远离食物产品。

车间设备管理职责:
1贯彻执行有关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的各项规定、制度,把设备管理工作具体列入岗位责任制中,对本部门所辖的设备进行具体管理、维护保养、计划检修、合理使用,保证安全运转;
2负责教育职工爱护设备,认真执行“保养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车间设备应与设备主管部门相应建立设备台帐,及时掌握设备技术状况;
4执行计划检修制度,做到设备按计划修理,使设备定期保养、检修、合理润滑,保证设备运转正常;
5对需要检修和保养的设备及时向主管部门申报,切实做好配件的贮备和管理,保证设备及时修复,创造有利条件。
1. 目 的
对监测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其监视与测量结果符合要求。
2. 范 围
适用于公司监测设备的确定、登记、校准(检定)、维护等控制过程。
3. 权 责
3.1 品管部:负责监测设备的确定、验收、维护、检定和建档。
3.2 各部门:负责维护和保管本部门所使用的监测设备。
4. 定 义
本程序引用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ISO22000:2018中的定义、术语
5. 工作程序
5.1 监测设备的确定与提供
5.1.1各部门根据生产工艺及测量任务所要求的准确度,确定和选择具有所需准确度和精密度的监测设备。
5.1.2品管部按照需求并结合实际情况,拟定监测设备需求计划,并报总经理审批后,按照《供方与采购管理程序》的规定予以采购。
5.2监测设备编号与登记
5.2.1 依JSCL+流水号,对其编号,所有监测设备均需由品管部登记于《监测与测量设备清单》中。
5.2.2监测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设计原理图、历次校准或检定记录、运行状况等原始资料应按照《文件与记录管理程序》的规定进行归档与保存。
5.3 校准计划
5.3.1所有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监测设备,应按规定的周期或使用前对照与国际或的有关基准进行校准和调整。当不存在上述基准时,应记录标准或检定依据。
5.3.2品管部应按照国家的计量法规、监测仪器仪表校准或检定准则以及公司的监视与测量设备的实际使用状况等,在每一年的年定下一年的《监测设备校准计划》,经主管人员确认,必要时,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5.3.3 监测设备校准周期一般为一年,具体应按照监测设备的校准类别、使用频率、相关法规的规定和监测设备的监测结果与产品质量的密切关系等因素来确定其校准周期,从而保证监测设备的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5.3.4校准分类
品管部应追溯国家标准等要求,将监测设备(含新购设备)区分成以下两类:
A. 外校:公司不能校准或国家法规不允许自行校准的,影响产品质量的监测设备,选择追溯国家标准的校准实验室进行校准或检定。
B. 免校:监测设备的使用不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或仅供参考使用等的监测设备,可予以免校准。
5.4校准作业
5.4.1外校
A. 监测设备统一由品管部按照《监测设备校准计划》及时安排外校,选择符合条件之机构,进行校准或检定。
B. 外校完成时,要求外校单位提供参照国际、国家标准判定合格与否的校准或检定报告或合格证。
5.4.2 免校
对于免校的监测设备,品管部根据产品的后续检验结果及市场反映的产品性能与质量结果进行评估,合格方可继续使用,不合格则停用。
5.5 校准结果的处理
5.5.1校准结果由品管部将结论登记于《监测与测量设备清单》中。
5.5.2校准合格的仪器贴上“合格证”标签(见附件)于仪器上,若仪器体积不足以标示时,则标示于外盒或保存;;不合格仪器则贴上“停用证”标签(见附件),再予以修理,修好再补校;免校仪器则贴上“免校证” 标签(见附件)。
5.5.3 所有在用的监测设备,必须是在校准合格期内使用;对于**出校准周期的监测设备,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由品管部送出,立即进行外校作业。
5.5.4使用人员发现仪器设备失准时,应及时报品管部备案,由品管部安排维修和检定。同时,品管部应对已经使用该失准监测设备进行检测的已检产品立即进行评审(包括对产品进行试装、与样品比较或用同类合格的监视设备重新检测等方法),并记录评审结果在原有的检测记录中;评审不合格者,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发出《改进措施通知单》,追回重检或进行跟踪。
5.6 监测设备防护
5.6.1监测设备的使用人员须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并按各种设备的相关保养规程进行维护和保养。
5.6.2 品管部应配备与监测设备相适宜的工作环境。
5.6.3 搬运监测设备时,须注意监测设备之装箱、搬运等条件,以不损坏监测设备为主,以保持其原有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http://iso9001fsc.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