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服务正规
认证流程规范
服务范围全国
认证类别食品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顾问FSSC22000认证顾问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咨询FSSC22000认证咨询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辅导FSSC22000认证辅导
价格费用优惠面议
适用标准FSSC22000 V5.1
周期2个月左右
证书有效可查
公司机构正规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资料协助整理
材料收集整理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目的
为保证产品安全,不危害人生健康,对原辅料进行有效地控制,确保生产中所使用的原辅料满足规定的质量卫生和安全性要求,确保产品的安全卫生。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采购及供应商提供服务的控制和原辅料进厂时验收的控制。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职责
1、采购部负责对供应商实施选择、评定,确保采购的原辅料符合要求。
2、品质部负责制定原辅料的质量要求,并按检验规程对原辅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实施验证。
3、品质部负责在每次进货时向原辅料供应商索取合格证。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程序
1、原辅料的质量要求
品质部根据对原辅料的危害分析和评估,确定原辅料的采购要求,参见《原辅料标准》;
2、供应商的评选
采购部根据原辅料标准,寻找、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收集相应或相关信息,填写《供方基本信息表》,经总经理或其授权人员批准后,列入《合格供方名录》。
合格供应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样品经公司确认;
能提供三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或准产证或出口登记证或生产许可证;年度型式检验报告或批次检验报告;);
基地需有完善的农药使用管理制度,同时,能执行公司基地相关的要求;
合格供应商新供应商供货三批以上或连续供货3个月,需经总经理或其授权人进行评估;长期供货供应商每年评估一次,评估合格经总经理或其授权人批准后,列入合格供方名录,评估不合格的,采购部应将其淘汰或督促其改进。
原辅料的验证
验收标准和规程
品质部应收集原辅料、包材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标等,并据此编制《原辅料检验规程》;其内容包括:
检验项目和指标
检验方法
抽样数量
检验人员
其他要求
处置方案
所有原料进公司或投产**律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产使用,对原辅料存放应有标识,分合格,待查,不合格,用不同颜色挂牌以下区别。
每次进货时原料供应商提供不出产品合格证的,一律做退货处理。
凡对原料检验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时,及时通知采购科,并作好退货处理。如原因暂不退货时,仓库应隔离或挂牌标识,严禁使用。
对原料检验发现存在一般缺陷(严重缺陷,危害健康除外)例如重量不足等情况,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品质部、生产部,使用前或用时对不合格的原辅料加以剔除,以保证产品质量。
在验收过程中各有关部门做好各项记录,对供方提供的检验报告由品质部加以归档。
供应商的考核
必要时,可安排对供应商基地或生产设施和质量管理进行考核,确定其供应合格产品的能力。
致病菌和化学残留物计划
A)定期
对原料每产地或供方每产季进行农指标检测;
成品每年至少一次检测重金属、致病菌和农指标;
水质按ssop实施全项目送检;
基地土壤和水按要求进行检测;
B)日常
日常开展水质和产品的感官及微生物(总数和大肠菌群)检测,确保产品和水符合标准要求
索取核对供方产地声明;
C)监督抽查和临时要求
突发事件准备和响应
公司建立和保持相应程序,《突发事件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处置程序》以识别潜在事故、紧急情况和事件,对其规定预案,以做出响应,防止和解决可能伴随的食品安全影响。应对突发事件处理方案进行评审或演练,保持相关记录以证实对其进行管理,其结果应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尤其在实际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之后,应确保评审和修改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根据不同的情况,潜在紧急情况和事故的实例包括火灾、洪水、生物、阴谋破坏、能源故障、直接环境的突然污染、出现新的危害等。在必要时,应包括媒体的渲染(不管是否科学)带来公众的反应,以及相应引起的商业见险。

1、 员工
A、 疾病控制
B、 清洁
C、 教育与培训
2、建筑与设施
D、 地面
E、 车间建筑与设计
F、 卫生操作
G、 卫生设施及控制
3、 设备
a) 设备设计
4、 生产及加工控制
a) 操作
b) 原料及配料
c) 加工及操作
设备清洗
生产控制
产品使用期
仓储及分发
5、 记录与报告
a) 实验室及供应商保证
b) 生产与加工
c) 分配
d) 记录保持周期
6、 次品标准
a) 定义
b) 次品标准

车间设备管理职责:
1贯彻执行有关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的各项规定、制度,把设备管理工作具体列入岗位责任制中,对本部门所辖的设备进行具体管理、维护保养、计划检修、合理使用,保证安全运转;
2负责教育职工爱护设备,认真执行“保养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车间设备应与设备主管部门相应建立设备台帐,及时掌握设备技术状况;
4执行计划检修制度,做到设备按计划修理,使设备定期保养、检修、合理润滑,保证设备运转正常;
5对需要检修和保养的设备及时向主管部门申报,切实做好配件的贮备和管理,保证设备及时修复,创造有利条件。

员工
A.疾病控制
咳嗽和大喷嚏时,应背对暴露的食品产品,捂住嘴巴,然后洗手,以免接近产品。
B.清洁
a) 如许使用毛衣,必须全部罩住在制服或外套下面,以免松散的纤维污染产品,毛衣应采用短毛、密织、无棉绒的。
b) 为杜绝物品落如产品的可能,衬衣、大衣、工袋、内衣等的腰带或腰线以上部位不允许带有钢笔、铅笔、温度计、眼镜、工具、别针、回形针等。
c) 使用的围裙应系紧。
d) 手和指甲(修剪整齐)必须保持清洁。
e) 不应使用任何型号的指甲油,禁止使用假指甲、假睫毛等。
f) 员工在开始工作前和每次离开工作区回来时都应该洗手,在任何情况下,员工区厕所大小便或因其他原因弄脏了手,回到工作区前必须洗手。
g) 员工适当控制手部动作,以免那些能引起食品产品污染不卫生、不雅观的个人习惯。
1 目的:为规范氯系消毒剂中余氯的测定。
2 范围:本作业书适用于水中加入氯系消毒液后残留余氯及原药中氯含量的测定。
3 职责:化验室负责长效性比色液及检测试剂的配制,负责生产水源余氯的测定,品管负责车间消毒液中余氯的测定。
4 检测方法:
4.1余氯是指水经加氯水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余留在水中的氯。余氯有下列形式:
总余氯:包括HOCl,NH2C1,NHCl2等。
化合性余氯:包括NH2Cl,NHCl2及其他氯胺类化合物。
游离性余氯:包括HOCl及OCl一等。
测定方法有二种,法较简单,可测定总余氯及游离性余氯。*二法可以分别测定三种形式的余氯,并能去除假色的干扰。
4.2法(邻联胺比色法)
余氯与邻联胺生成化合物,根据颜色深度而定量。本法测定的是游离性余氯及总余氯。
水中含有悬浮性物质应该用离心法去除。干扰物质允许含量如下:高铁,0.2毫克/升;四价锰,0.01毫克/升;亚硝酸盐,0.2毫克/升。
本法检出浓度为0.01毫克/升余氯。
4.2.1余氯比色溶液的配制:
(1)磷酸盐缓冲储备溶液:将分析纯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和分析纯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04)置于105℃烘箱内2小时,冷却后,分别称取22.86克和46.14克。将此两种试剂共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0毫升,至少静置4天,使其中胶状杂质凝聚沉淀,过滤。
(2)磷酸盐缓冲使用溶液:吸取200.0毫升磷酸盐缓冲储备溶液,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毫升,此溶液的pH值为6.45。
(3)一铬酸钾溶液:称取干燥的0.1550纯及0.4650纯铬酸钾,溶于磷酸盐缓冲使用溶液中,并稀释至1000毫升。此溶液所产生的颜色相当于1毫克/升余氯与联胺所产生的颜色。
(4)0.01~1.0毫克/升性余氯标准比色管的配制方法:按表l所列数量,吸取一铬酸钾溶液,分别注入10毫升带塞比色管中,用磷酸盐缓冲使用溶液稀释至10毫升刻度。避免同光照射,可保存6个月。
http://iso9001fsc.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