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深圳、广州、东莞、佛山、惠州、中山、汕头、珠海、湛江、茂名、江门、汕尾、潮州、肇庆、揭阳、阳江、韶关地区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BRC食品安全**标准认证、IFS、GRS认证、IATF16949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认证、GRS**回收标志认证、iso22000认证等项目的咨询。

    价格* 咨询到位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 广州ISO22000认证

    更新时间:2025-11-26   浏览数:288
    所属行业:商务服务 认证服务
    发货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产品数量:9999.00单
    价格:¥45800.00 元/单 起
    认证服务正规 认证流程规范 服务范围全国 认证类别食品 *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顾问FSSC22000认证顾问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咨询FSSC22000认证咨询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辅导FSSC22000认证辅导 价格费用优惠面议 适用标准FSSC22000 V5.1 周期2个月左右 证书有效可查 公司机构正规 审核流程协助推进 资料协助整理 材料收集整理
    工艺装备/工装的管理
    1工装的设计与制造
    1.1工装设计计划
    1.1.1《工装设计与验证记录》编制的依据:工艺方案、工艺规程、产品图样、生产设备、工装等级、有关技术资料与标准等;
    1.1.2编制《工装设计与验证记录》时,必须绘制工装简图,简图应包括以下内容:
    A. 标明定位基准,尽量考虑与设计基准、测量基准的统一性;
    B. 加工部位的粗实线表示清楚;
    C. 写明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等技术要求;
    D. 有关其他要求,如:退火、磷化等;
    E. 配套使用的工装;
    F. 标明工装的编号打印位置等。
    1.1.3工装计划应经有关部门或人员进行评审确认后,才能进行制造作业,《工装设计与验证记录》及相关的设计依据或图样应作为《工装设计与验证记录》的附件,按照《文件与记录管理程序》的规定进行保存。
    1.2工装的制造
    技术人员或工装加工人员应按照《工装设计与验证记录》的要求进行制造作业。
    2工装的验证
    2.1当有下述情况之一时,应根据《工装设计与验证记录》的编制依据进行工装的验证作业:
    A. 设计与制造的工装;
    B. 复制的大型、复杂、精密工装;
    C. 经重大修改设计的工装;
    2.2工装验证的依据
    A. 产品零部件图样、技术要求、工艺条件等;
    B. 工装设计计划、工装图样、工装制造工艺、通用技术条件及工装使用说明书等。
    2.3工装验证的内容
    A. 工装的外观;
    B. 工装与设备的关系:工装总体尺寸、总重量、连接部位、结构尺寸、精度、装夹位置、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等;
    C. 工装与被加工件的关系:加工精度、装夹定位状况、对被加工件质量的影响等;
    D. 工装与工艺的关系:测试基准、加工余量、切削用量等。与设备、被加工件、工艺等的关系等;
    2.4工装验证的方法
    A. 对于简单的工装,在工装设计和制造的经验与技术条件均能保证工艺要求的情况下,可通过生产中的首件检查等简单的方式进行验证;
    B. 对于大型、复杂、精密和关键的工装,应采用产品零部件作为实物进行单验证。
    2.5工装验证的结果应记录在《工装设计与验证记录》中。
    3工装的贮存管理
    3.1应建立《工装台帐》,对公司内的工装按照工装的编号或其他归类方式进行定库、定位等统一管理;
    3.2工装入库时,应进行清洁保养,采取防护措施后在制定位置放置;
    4工装的使用与维护
    4.1工装使用前应进行首件检查,以确认工装完好;
    4.2工装过程中,不得操作、不准敲打、锉修等;
    4.3针对大型、复杂、精密和关键的工装应跟踪其使用情况或使用频率;并规定检定周期,对其进行定期检定;必要时,形成工装检定报告。
    4.4工装不能保证加工质量或生产安全时,应及时进行修理;
    4.5工装修理,应由工装管理与维修人员按照工装图样或有关技术文件进行;
    4.6经过维修后的工装,应按照工装的验证程序进行重新验证或检查。
    5工装的复制与与报废
    5.1未经验证的工装不得复制;
    5.2工装的复制应根据生产的需求,经主管部门或人员批准后,由工装制造人员按照图样或《工装设计与验证记录》的有关要求进行复制作业;
    5.3复制后的工装应进行验证,并按照工装的管理规定进行登记与保管。
    1总则
    公司编制了《管理评审程序》规定管理者应在不**过12个月的时间间隔内评审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括评价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形成并保持相关的记录,确保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  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会议应对以下事项进行评审分析:
    a) 对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外部审核结果。
    b) 内、外部沟通活动,包括顾客反馈信息,以及相关方的意见。
    c) 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绩效,包括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方针和目标实现情况,产品实现过程和产品质量控制措施和结果。
    d) 纠正和预防措施状况。
    e) 以往管理评审会议的跟踪措施。
    f) 可能影响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
    g) 对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出的改进建议。
    h) 外部产品检验,食品安全的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
    i) 紧急状况、事故和撤回。
    j) 体系更新活动的评审结果。
    资料的提交形式应能使管理者将所含信息与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相联系。
     3  评审输出
    记录管理评审过程并编制《管理评审报告》作为评审输出,其内容应包括:
    a) 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方针、目标的修订。
    b) 对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采取的必要改进措施。
    c) 与客户要求有关的产品的必要改进措施。
    d) 食品安全的保证。
    e) 由于上述改进措施而导致的资源(包括设施)要求的变化。
    《管理评审报告》分发各部门实施,并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对实施效果进行验证。
    广州ISO22000认证
    职责与权限
    为实施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公司规定了相应的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组织结构(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附录),编制了《职责、权限和沟通控制程序》、《突发事件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及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职能分配表(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附录),规定了各在管理体系中的职责与权限,编制《职务说明书》描述各不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职责和权限的规定,通过在各层级上协商、沟通,以文件的形式传达到各管理者和相关,以确保各相关之间工作的衔接性和协调性。各对其管理的同一岗位不同员工的分工通过文件或工作安排予以规定,以便各司其职,有序工作。
    所有员工都应当被赋予相应的职责和权限,从而使他们能够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出贡献,并使他们树立参与意识,提高能动性和做出承诺。
    所有员工都有责任向有关责任人员报告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问题。这些人有明确的处理问题和保持相关记录的职责和权限。
    广州ISO22000认证
    1以客户为关注焦点
    公司以客户为关注焦点,通过工作沟通、市场调研、建立客户档案、定期拜访客户、电子邮件、网络等方式收集客户的相关信息,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并予以满足,以持续增进客户满意。具体见7.2“与客户有关的过程”和8.2“客户满意”描述。
    管理者明确并宣传、引导员工真正树立“以客户为关注焦点”的管理思想,并将之贯穿于所有的工作过程中,在努力满足客户需求和期望的同时,使客户满意化。
    3 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针
    公司制定和颁布了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针,同时制订了《食品安全方针和目标管理程序》,见《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方针颁布令》(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附录)。
    a) 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针与公司一贯的宗旨相适应,适合于公司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过程的性质和规模,与公司在食品链中的作用相关。
    b) 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针能体现公司满足包括食品安全在内的客户的需求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强调沟通的重要性和持续改进的承诺。
    c) 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针为制定公司和各部门的目标规定了框架基础,并应由可测量的目标来支持。
    d) 通过办公会议、专题学习、培训、墙报、内部刊物及其他方式,加深各部门员工对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针的认识、理解与沟通。通过宣、标识牌、文件的方式使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针便于相关方获取,让相关方了解和认同公司对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承诺。
    e) 通过管理评审,检查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针是否在持续适宜性、有效性方面得到满足。需要时,按《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规定进行修改。
    广州ISO22000认证
    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
    公司编制和保持作为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纲领性文件的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
    规定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删减的细节和合理性,见1.2。
    描述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和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合公司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过程的特点,以及产品、服务形成相应的程序文件和作业书,适用的外来文件,及相关记录是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是对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对其进行了引用。对于未形成程序文件或其他文件的过程,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将对此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加以描述。
    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手册是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一个组成部分,按《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管理。手册颁布令见0.1。手册的每一次修订状态,均在封面予以标明。
    1. 目  的
    对监测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其监视与测量结果符合要求。
    2. 范  围
    适用于公司监测设备的确定、登记、校准(检定)、维护等控制过程。
    3. 权  责
    3.1 品管部:负责监测设备的确定、验收、维护、检定和建档。
    3.2 各部门:负责维护和保管本部门所使用的监测设备。
    4. 定  义
    本程序引用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ISO22000:2018中的定义、术语
    5. 工作程序
    5.1 监测设备的确定与提供
    5.1.1各部门根据生产工艺及测量任务所要求的准确度,确定和选择具有所需准确度和精密度的监测设备。
    5.1.2品管部按照需求并结合实际情况,拟定监测设备需求计划,并报总经理审批后,按照《供方与采购管理程序》的规定予以采购。
    5.2监测设备编号与登记
    5.2.1 依JSCL+流水号,对其编号,所有监测设备均需由品管部登记于《监测与测量设备清单》中。
    5.2.2监测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设计原理图、历次校准或检定记录、运行状况等原始资料应按照《文件与记录管理程序》的规定进行归档与保存。
    5.3 校准计划
    5.3.1所有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监测设备,应按规定的周期或使用前对照与国际或的有关基准进行校准和调整。当不存在上述基准时,应记录标准或检定依据。
    5.3.2品管部应按照国家的计量法规、监测仪器仪表校准或检定准则以及公司的监视与测量设备的实际使用状况等,在每一年的年定下一年的《监测设备校准计划》,经主管人员确认,必要时,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5.3.3 监测设备校准周期一般为一年,具体应按照监测设备的校准类别、使用频率、相关法规的规定和监测设备的监测结果与产品质量的密切关系等因素来确定其校准周期,从而保证监测设备的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5.3.4校准分类
    品管部应追溯国家标准等要求,将监测设备(含新购设备)区分成以下两类:
    A. 外校:公司不能校准或国家法规不允许自行校准的,影响产品质量的监测设备,选择追溯国家标准的校准实验室进行校准或检定。
    B. 免校:监测设备的使用不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或仅供参考使用等的监测设备,可予以免校准。
    5.4校准作业
    5.4.1外校
    A. 监测设备统一由品管部按照《监测设备校准计划》及时安排外校,选择符合条件之机构,进行校准或检定。
    B. 外校完成时,要求外校单位提供参照国际、国家标准判定合格与否的校准或检定报告或合格证。
    5.4.2 免校
    对于免校的监测设备,品管部根据产品的后续检验结果及市场反映的产品性能与质量结果进行评估,合格方可继续使用,不合格则停用。
    5.5 校准结果的处理
    5.5.1校准结果由品管部将结论登记于《监测与测量设备清单》中。
    5.5.2校准合格的仪器贴上“合格证”标签(见附件)于仪器上,若仪器体积不足以标示时,则标示于外盒或保存;;不合格仪器则贴上“停用证”标签(见附件),再予以修理,修好再补校;免校仪器则贴上“免校证” 标签(见附件)。
    5.5.3 所有在用的监测设备,必须是在校准合格期内使用;对于**出校准周期的监测设备,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由品管部送出,立即进行外校作业。
    5.5.4使用人员发现仪器设备失准时,应及时报品管部备案,由品管部安排维修和检定。同时,品管部应对已经使用该失准监测设备进行检测的已检产品立即进行评审(包括对产品进行试装、与样品比较或用同类合格的监视设备重新检测等方法),并记录评审结果在原有的检测记录中;评审不合格者,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发出《改进措施通知单》,追回重检或进行跟踪。
    5.6 监测设备防护
    5.6.1监测设备的使用人员须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并按各种设备的相关保养规程进行维护和保养。
    5.6.2 品管部应配备与监测设备相适宜的工作环境。
    5.6.3 搬运监测设备时,须注意监测设备之装箱、搬运等条件,以不损坏监测设备为主,以保持其原有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http://iso9001fsc.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