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需资料顾问依据标准整理
审核材料咨询协助整理
申请条件咨询把光
周期6个月左右
IATF16949认证申请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申请
IATF16949认证顾问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
IATF14949认证咨询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辅导
IATF16949认证辅导汽车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申请依据新版标准建立体系
设备预测性维护
生产单位对在用设备使用机时数、故障停机时数/非故障停机时数进行数据收集,填写《OEE统计表》,并统计设备总效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平均维修时间(MTTR)等,填写到《设备/工装履历卡》上。
根据统计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制定关键设备易损件安全库存,提报采购计划,报工模部审批,采购部购买及保管。生产部定期组织库存检查。
工模部根据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制定预检预修计划,依据计划组织预测性维护。
设备故障维修
当生产设备发生故障时,应挂故障设备标识牌,及时通知设备维护人员。生产单位设备维修人员应立即对设备的故障进行分析,及时排除设备故障,维修中的设备应挂“设备维修中”红色标识牌。修理完工后,由维修人员填写《设备/工装故障修理单》,由生产车间对维修进行确认。
生产单位在《应急计划》中对单一关键设备的应急要求做出应急方案,以便当设备发生故障且不能及时修复时,满足生产要求。
法律风险
编制《相关方需求及期望合规措施表》,在合同评审、设计开发、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交付、行政管理等过程中,对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评审,确保满足国家、本地区、目的国的法律要求。减少法律风险。
产品风险
在产品开发时,应该以生命周期的观点,对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可能对开发者、制造者、搬运者、使用者、报废后处理者带来的风险进行考量。确保产品对相关人员及环境可能带来的危害是受控的。
质量风险
在产品开发、生产、交付的全过程中,应该对各种可能的质量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价,制定控制计划,降低不良质量成本。详见公司FMEA。
交付风险
为确保准时交付,针对可能产生的紧急事件,依据以往经验,制定《应急计划》,紧急事件包括:停水、停电、劳动力短缺、关键设备故障、生产材料短缺、自然灾害等。

1、产品防护控制程序
2、应急计划
3、顾客服务控制程序
4、纠正与预防控制程序
5、文件控制程序
6、记录控制程序
7、知识管理规范

1目的
对质量有关的所有文件予以控制,确保在使用处都能得到适宜文件的有关版本,防止使用非预期使用作废的文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文件(不包括记录)的控制。
3职责
3.1总经理批准《质量手册》。
3.2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审核《质量手册》及批准程序文件。
3.3品质部负责文件的归口管理,并负责组织管理性文件的编制。
3.4生产部负责技术性文件的编制。
3.5各部门负责相关文件的编制、使用和保管。
3.6各部门主管负责审批部门文件。
4工作程序
4.1文件的控制范围
4.1.1需控制的文件包括:
a) 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 质量手册;
c) 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记录;
d) 技术性文件(技术规范、作业书和图样等);
e) 管理性文件(管理规定、程序等)和记录;
f) 与产品有关的外来文件等。
g) 有关的法律法规。
文件可以采用任何形式和类型的媒介。
4.1.2外来文件包括:
a) 工作中使用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以及需执行的上级或业务主管部门的文件;
b) 顾客提供的图样、技术要求等文件;
c) 供方提交的文件。
4.1.3需进行控制的文件形式包括:
a) 以文字形式构成的文件;
b) 以实物/样品、图样构成的文件。
4.2文件的编写、审核及批准
4.2.1管理者代表组织编写《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总经理批准并发布。
4.2.2生产部负责编制技术性文件,公司分管审批。
4.2.3各部门负责编制各自工作范围内的管理性文件和其他文件,总经理批准。
4.2.4文件批准人应确保文件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4.2.5生产部收到顾客的新工程规范后,应在二周内组织有关人员对顾客文件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理解和明确顾客的要求,以便正确实施顾客的工程规范及其更改。评审中如对顾客的技术文件或更改要求有疑问或有异议,供销科应立即与顾客进行有效沟通,确保对顾客技术文件或技术更改要求正确理解,有效实施。评审后的顾客文件品质部应分类放置,按受控文件控制。

1、风险控制程序
2、质量手册
3、质量方针、社会责任方针
4、应急计划
5、内审控制程序
6、过程审核管理规范
7、产品审核管理规范
8、产品相关技术要求
9、检测设备操作规程
10、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11、不良质量成本管理规范
12、绩效指标策划表
13、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14、纠正与预防控制程序
15、改进计划
"M&M of Product 监视和测量"
1、检验制度策划不合理,导致制程不良率偏高。
2、没有确认生产条件就开始批量生产,导致批量性的不良产生。
3、 生产中出现不稳定情况,导致不良品混入良品中。
4、过程参数没有进行,导致产品质量出现波动。
"5、产品虽经检验,但也会有较高比较的不良品混杂其
中。"
6、检验员之间工作经验存在差别,导致判定结果有明显差别。
http://iso9001fsc.b2b168.com